麦克雷 Mavom.cn

标题: 苹果iMac 24英寸评测:设计回归本源,科技滚滚向前 [打印本页]

作者: fangicel    时间: 2021-8-19 09:45
标题: 苹果iMac 24英寸评测:设计回归本源,科技滚滚向前
腾讯数码2021-05-19 13:20:53

(, 下载次数: 0)
腾讯数码 文|吴彬
苹果推出第一代iMac时,是1998年。恰好这一年,我拥有了人生中第一台电脑,我清楚的记得,那是一台笨重的大家伙,拥有拖着个大屁股的CRT显示器,和在现在看来甚至不如千元机的处理器算力。
苹果首台iMac产品iMac G3凭借一体机的产品定位和果冻后壳,在当时显得特立独行。它也是乔布斯喊出「Think Different」口号后的第一款产品,也是Jony Ive这位苹果未来二十年工业设计语言缔造者的得意之作。
之后的十几年时间里,iMac的设计追随着苹果整体设计语言的变革,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。它看上去更加像工业时代的产物,金属机身+流线型设计成为很长一段时间苹果对于其产品的设计缩影。

(, 下载次数: 0)
▲ Jony Ive和Tim Cook在iPhone XR发布会后的产品展示区 图片来源:JONNY EVANS
但这样的情况在2018年被打破,iPhone XR的成功推向市场,让很多人看到了「色彩」在苹果的设备上回归。之后的三年时间里,苹果将这种类似的设计引入到了iPhone,iPad,Apple Watch等多条产品线上,而在今年,它来到了iMac上。
色彩,贯穿在整个iMac的设计中

(, 下载次数: 0)
色彩的回归,让今年的iMac拥有着全新的「外衣」,在2012年苹果成功推出流线型机身的iMac以来,它已经有8年的时间没有新的设计了。

(, 下载次数: 0)
今年彩色iMac的出现,不但让人们意识到苹果全新设计语言开始要入侵Mac产品线。同时因为色彩和M1芯片的加入,iMac拥有了超薄的机身,这让我有种回到了98年看到iMac G3时的那种惊艳。
色彩是今年苹果在iMac设计上的主题,但不同于苹果其他彩色产品,苹果为iMac设计了不同的色彩过渡。

(, 下载次数: 0)
整个iMac的前面板拥有统一的浅灰色屏幕边框和不同色彩的玻璃面板底框,和金属配色的L型支架浑然一体。但如果将iMac翻转,你能看到配色更深的机身背面。
苹果在解释这样的设计时表示,用户更需要看上去相对柔和的颜色,以保证长时间使用它时不会视疲劳。背面更深的配色,可以让它更具视觉冲击力,让iMac可以更好的融入不同的空间中,并让人一眼就能看到这台个性十足的iMac产品。

(, 下载次数: 0)
而为了实现产品设计的一体化,苹果这次也将配套的电源线和妙控键盘也做成了同色系,看上去相得益彰。

(, 下载次数: 0)
高配版的iMac这一次配备的是苹果全新带Touch ID传感器的妙控键盘,这解决了iMac一直以来需要依靠手动输入Apple ID账号密码的尴尬。

(, 下载次数: 0)
L型的金属支架延续了上一代iMac的设计,这意味着这一代的iMac依然采用了固定不可调整高度的设计,只能调整的屏幕的前后倾角度,如果一定要让我找出这一代iMac升级我最遗憾的地方,这个L型固定支架首当其冲。

(, 下载次数: 0)
接口部分的变化非常明显,因为M1芯片为iMac带来了更加轻量化的设计,因此这台全新的设备进一步压缩了背部的空间。
如果说上一代的iMac接口还能用五脏俱全来形容,那么今年的iMac只保留了USB-C接口,低配版拥有两个支持雷电4协议的接口,而我拿到的高配版在此基础上多了两个USB 3接口。屏幕的左下角保留了3.5mm的耳机接口。

(, 下载次数: 0)
另外高配的iMac还首次搭载了带有WLAN接口的电源适配器,可以连接网线让iMac使用固网,低配版则没有配备这个接口,需要用户自行购买升级。
M1芯片带来的设计变化
如果说接口减少是M1芯片为今年的iMac带来的一大变化,那这样的变化在新款的iMac上还有很多。

(, 下载次数: 0)
屏幕是显而易见的变化。相比上一代iMac采用了流线型背板,这一代的iMac则完全将背面做平,从视觉观感上而言,就好像是L型支架托着一个巨大的iPad,而11.5mm的屏幕厚度只比我手中的iPhone 12厚了4mm。
内部结构设计的更加紧凑,让iMac在实际的重量上也比上一代有着明显的减轻,今年24英寸的iMac整机重量只有4.48kg(低配版4.46kg),足足比上一代21.5英寸的iMac轻了1kg,这使得今年的iMac更方便单手搬运。

(, 下载次数: 0)
▲ iMac过往两代的设计变化 图片来源:Apple 制图:腾讯数码
之前iMac一直被诟病的屏幕黑边设计,在这一代的iMac上得到了明显的改进。今年苹果分别用1.1cm和1.9cm的屏幕长宽增长,将原有21.5英寸的屏幕尺寸提升到了这一代的24英寸,而更多尺寸的扩大来自于对于屏幕边框近50%的宽度压缩。

(, 下载次数: 0)
▲ iMac 24内部的音响系统和风扇系统 图片来自:Apple
M1的低发热量让苹果简化了机身内部的散热系统,原本上一代屏幕背面巨大的散热模组被拿掉了,取而代之的是在机身背面底部拥有的一个全新的散热系统。
去年发布的MacBook Air采用了无风扇的设计,但可能是苹果考虑到了iMac对于生产力有着更高的要求,因此还是在机身内部设计了散热风扇。
日常使用中,这个风扇很少会满负荷运转,因此新款的iMac相对于2019款在日常的使用中会更加的安静。我目前使用中唯二发现iMac的风扇满转速工作的场景,一个是我在运行CINEBENCH跑分时,另一个是我使用Final Cut Pro输出了一段4K剪辑视频时。

(, 下载次数: 0)
屏幕尺寸的提升,让今年的iMac为了保持视网膜级别的显示素质,将iMac的屏幕分辨率从原有21.5英寸的4096 x 2304像素提升到了现在的4480 x 2520像素。
这使得iMac的屏幕保持了一贯的高素质,接近1130万个像素点的24英寸屏幕,支持P3广色域,高达500nit的峰值显示亮度和10bit色彩的支持,这些参数捏合在一起,让iMac实现了出色的显示效果。

(, 下载次数: 0)
苹果这些年持续在屏幕方面的投入,在用户层面对于他们树立高端产品的形象有着非常大的帮助。尤其是在Mac产品线逐渐吃掉Windows电脑市场份额的这些年,3D建模、动画渲染、视频剪辑、图像后期等设计工作更多的出现在Mac电脑上。
这种优秀的屏幕质量带来的生产力加成,是很多使用者在用过Mac之后回不去的主要原因。尤其是这么多年微软一直没有在高分屏下促进软件生态的共同进步,这更加凸显了苹果在桌面端的优秀体验。
半年后,M1的生态怎么样了?

(, 下载次数: 0)
在上个月的发布会上,iPad Pro和iMac 24英寸同时宣布加入M1芯片硬件阵营,这在意料之中。代表着iPad产品线最强战力的iPad Pro,通过M1抹平了和Mac产品线的硬件割裂,有利于开发者在两年的过渡期内,加速应用的迁移和流转。
而iMac 24英寸使用M1芯片也顺理成章。去年的Macbook Pro 13让我们看到了ARM架构处理器的节能和“举重若轻”,而Rosetta编译器的出现,让生态系统的过度对于用户的影响没有那么明显。
和去年的Macbook Pro 13测试结果一样,在iMac上,这颗M1芯片拥有着出色的单核性能,而在多核的能力上,M1在英特尔处理器面前,还是没能多占到一些便宜。

(, 下载次数: 0)
一个比较重要的变化是,在使用了M1芯片之后,你可以简单的理解为这一代的iMac没有独立显卡了。M1内置了一颗8核心的GPU,它同样是基于ARM架构打造,在Geekbench的OpenCL的测试中,iMac 24拿到了19116的成绩。
但是和去年的成绩一样,如果只论分数对比,M1显然跑不过去年的5700XT或者是5500M,但是如果我们将它放到实际的应用场景中测试,结果就会变得有趣了。

(, 下载次数: 0)
Final Cut Pro先后输出了三段视频,iMac 24使用的是已经支持了M1处理器的版本,而Macbook Pro 16还是基于Intel的版本。
单就时间来看,整体的测试结果和去年M1版本的Macbook Pro 13相似,对于H.265编码的视频,M1有着更大的优势,而在H.264和ProRes编码格式上,目前i9还有是一定优势。
我认为这样的情况反差,其实和显卡有一定的关系。Final Cut Pro实际上在最终渲染视频的时候,会频繁且反复的切换调用CPU和GPU的资源,这对于M1看似不友好。

(, 下载次数: 0)
▲ 苹果M1芯片 图片来源:Apple
但是实际上的情况却相反,因为是自研的SoC产品,因此苹果可以对M1控制的更多,比如M1拥有独立可控的编解码器,因此你会发现在一些场景下,M1芯片的iMac拥有着更为出色地表现。这可能也是苹果极力自研芯片的原动力之一,它们可以控制更多内部的编解码、内存架构、安全管理等等环节。
M1绝对不是苹果Mac上用过的最强处理器,但是它一定是迄今为止苹果驾驭最好的产品。
在去年推出M1芯片的Macbook Air和Pro后,M1的软件生态成为了很多人关注的话题。苹果曾表示会给开发者两年的时间进行软件的过度,而iMac 24发布上市后,这半年M1的软件生态有什么变化呢?

(, 下载次数: 0)
▲ 图片来源:App Store
苹果在Mac国区的App Store设立了一个专题页,里面展示了目前所有国内可以下载到的所有已经完成M1适配的App,我数了一下,截止到5月17日,一共78款。

(, 下载次数: 0)
这里面基本上囊括了我日常使用的软件。比如视频剪辑有Final Cut和iMovie,图像处理有PixelMator、Darkroom,办公软件WPS、Mindnode等等,加上Adobe和Microsoft两大软件开发商很早就确认适配M1,基本上对于我日常的使用体验不会构成太大的影响。

(, 下载次数: 0)
▲ isapplesiliconready
而我也查阅了isapplesiliconready上对于M1芯片的软件支持情况,在案记录的软件超过了440款,这个适配速度令人有点意想不到。

(, 下载次数: 0)
另外M1芯片的Mac,最大的优势是可以安装和使用IOS和iPadOS的应用,这无形中拓展了可用应用的数量。
除了部分支持Apple Pencil的应用和需要触屏实现定向操作的游戏应用无法很好的适应iMac上的键盘、鼠标和触控板外,其他不针对触摸或者手写笔的移动应用,在这款iMac上都能有不错的体验。
设计回归本源,科技滚滚向前
在体验过今年全新的iMac 24英寸后,我开始喜欢上这个全新的设计。多变的色彩让iMac不在像是冷冰冰的科技时代产物,苹果显然更加希望iMac融入使用者实际的生活环境。

(, 下载次数: 0)
▲ 图片来源:Apple
苹果在今年iMac的官网上放出了一组图,很清晰的表达了这样的设计意愿。苹果希望新款的iMac是生产力的工具,也是个人性格和情绪的表达,它是办公室的工作设备,也是我们生活娱乐的桌面终端。

(, 下载次数: 0)
▲ 图片来源:Apple Explained
如果你把今年的iMac放到历史中去,你会发现以色彩为设计主题的iMac回到了最初的起点,但科技推动着新一代的iMac滚滚向前。
M1芯片赋予了这一代iMac前所未有的超薄设计,从1998年开始,苹果一直致力于纤薄化iMac的整体设计,在M1的帮助下,他们在今年带来了更为惊艳的产品,屏幕厚度只有11.5mm,这在Intel时代是完全不敢想象的。
同时M1也带来更好的性能和更低的低发热量,它让我在几乎安静的环境中,完成了对iMac的测试。


软件生态的转化比想象中要更快,从去年11月发布到今年4月iMac更新,五个月的时间内,我日常使用的软件有一部分已经适配了M1芯片。同时在Rosetta编译器和移动应用通用性的帮助下,几乎所有的日常软件都可以在这台iMac上使用。
几乎可以预见,M系列的芯片未来会在Mac产品线上全面普及,iMac 24英寸带给了我们更多的想象空间。处理性能的和产品形态的变化会不会引发全新的桌面革命?我很期待苹果会给我们什么样的答案。
作者: 艾的民    时间: 2021-8-19 09:45
明年会更新新的配置吗?




欢迎光临 麦克雷 Mavom.cn (http://www.mavom.cn/) Powered by Discuz! X3.5