麦克雷 Mavom.cn

标题: 合手坞 Pocket eGPU | 自制0.55L超便携口袋显卡坞 [打印本页]

作者: Robertsoca    时间: 2022-6-17 19:10
标题: 合手坞 Pocket eGPU | 自制0.55L超便携口袋显卡坞
(, 下载次数: 6)

由于工作需要,出差是家常便饭,所以对“超”便携设备特别关注,连日常办公用的都是8寸Windows掌机。
忙碌完一天,临睡前在酒店房间内打会游戏,放松一下,已成为一种固定娱乐。
目前便携PC的核显性能稍弱,包括笔记本和Windows掌机,尚不能流畅运行所有最新游戏。
为了在有限的娱乐时间内获得更高品质的享受,一个便携式显卡坞就成了刚需。
起初我选择的是在售显卡坞中最小的Sonnet MXM坞,占地面积约为一片面包。
唯一的缺点,即使海淘价格也过于昂贵。

(, 下载次数: 6)

RX5700的性能完全足够掌机使用,当初入手时想的是“一坞在手 天涯海角”,实际上现实还是骨感了点。
连电源包一起只有2L,和一众ITX机箱尺寸的显卡坞来比也算轻盈小巧,不过这玩意儿在箱子里还是要占挺大空间。

(, 下载次数: 8)

偶然间,在国外某论坛看到大神REVOCCASES的DIY作品“A tiny portable 0.6L Thunderbolt GTX 1650 eGPU”,深受鼓励,原来自己做显卡坞也是可行的。
文内不让放外链,只贴2张成品效果,供大家体会我初见时的震撼。

(, 下载次数: 5)
什么叫便携?人家这才叫便携。

(, 下载次数: 7)

我决定挑战一下子,咱也做一个。
目标是“能做多小就做多小”,就设定为半高刀卡坞,反正每一代显卡(或每2代)都会更新半高刀卡这个品类,选择不多,但也不用担心未来升级。
新上市毫无性价比的RX6400就成了唯一选择。
多数人会觉得这是张亮机卡或更难听点“智*检测卡”,但对于漂泊不定的人来说,便携才是第一位的,性能足够让大部分游戏甚至在中高画质跑到1080P 45到60帧已经足够了,要的不多。
何况这也是RDNA2 12CU GPU,支持RSR的。

(, 下载次数: 7)

其实还有另一个选择,就是RTX A2000专业显卡,性能相当于3050ti,大概是。

(, 下载次数: 4)
作者: 爱上阿南    时间: 2022-6-17 19:10
显卡选定,其它部件布置总面积就不能超过卡面积,PCB布局就成了拼图游戏。
便携坞配便携PC,要求显卡坞必须提供至少60W PD供电,最好有两个雷电口,用于外接Type-C显示器或其他设备。
显卡之外,显卡坞由3大件组成:
(1)主控版,选了Intel公版设计,支持菊花链,双雷电口都可供电60W,能买到。
(2)DC电源板,12V输出120W供电,负责给显卡供电。
(3)自制外壳,材质任选,考虑到颜值,选了较贵的铝合金定制。
主控板和电源板由于布置空间限制,选择不多,没费多少时间。
由于没有经验,一边跟工厂咨询工艺细节一边设计,换了2版外壳设计方案,从兴奋到挫败,最后感觉“我又行了”。^_-
7个不眠不休的夜晚后,感觉良好了,“合手坞”壳体准备交给工厂制作。

(, 下载次数: 7)

(, 下载次数: 9)

一周后,如愿拿到了壳体成品。这是中国制造的速度。
是的,快递在排队检测核酸时送达。

(, 下载次数: 8)

(, 下载次数: 8)

(, 下载次数: 10)

(, 下载次数: 8)
作者: EdwardJAL    时间: 2022-6-17 19:10
接下来的组装工作,并没有想象中容易。
由于缺乏设计经验,为了尽量缩小体积,没有留装配余量,3块PCB必须按照特定顺序放入。

(, 下载次数: 8)

空间上已经尽力了。

(, 下载次数: 8)

从上到下分别是DC7.4*5.0电源口、标准DP口、两个雷电口。

(, 下载次数: 8)

精确得像拼图游戏。

(, 下载次数: 8)

考虑到显卡背部散热,以及部分有背板的“巨型”显卡,显卡PCB和壳体之间留了3mm的空间。
准备了3mm和0.9mm两种硅胶垫,用于平放时支撑显卡。
硅胶垫很软,手感很好,也很便宜。

(, 下载次数: 9)
作者: yan    时间: 2022-6-17 19:11
最后一步,插卡上机测试。
毕竟是半开放式显卡坞,务必先插卡再上电,切记切记。
来看看成品严丝合缝的效果:

(, 下载次数: 7)

(, 下载次数: 7)

(, 下载次数: 7)

(, 下载次数: 7)

配A2000是另一个样子,也挺好看,但双槽卡毕竟看起来比较“粗壮”:

(, 下载次数: 6)

(, 下载次数: 6)

(, 下载次数: 6)

(, 下载次数: 5)

(, 下载次数: 7)

(, 下载次数: 8)
作者: nitenite    时间: 2022-6-17 19:11
RX6400装配后含显卡总重385g,羽量级显卡坞。

(, 下载次数: 9)

RTX A2000装配后就稍微重点,是个“1斤坞”了。

(, 下载次数: 8)
作者: Landaus    时间: 2022-6-17 19:12
这就“合手坞”这个命名的由来,160*80*43mm,0.55L。
真的可以放进口袋或背包。

(, 下载次数: 9)

(, 下载次数: 4)

意外的,雷电板上的指示LED为合手坞带来了幽幽的蓝色背景光效,不刺眼。

(, 下载次数: 6)

(, 下载次数: 10)

(, 下载次数: 10)

开机测试,成功。
AMD五月预览版驱动中,已经开放了笔记本内屏的RSR功能,虽然目前还没生效。

(, 下载次数: 12)

(, 下载次数: 10)

便携的另一个重点,只需要一个100W PD电源或充电宝就能带动合手坞+笔记本。
RX6400整卡功耗才43W。出门不必为了显卡坞再背一个砖头电源了。
而A2000整卡功耗接近75W,需要配150W以上的氮化镓充电器比较合适。

(, 下载次数: 10)
作者: lgkyhvxi99    时间: 2022-6-17 19:13
RX6400的性能测试在B站已有很多,大部分游戏在中高画质800P/1080P都可以流畅运行,何况还支持RSR。
我自己做的Timespy简单测试:
(1)官方公布成绩,PCIE4.0平台,3700分。
(2)PCIE3.0平台,3600分。
(3)合手坞内通过雷电3接口接外屏,3450分。雷电口损耗4%,性能越弱损失越小。考虑到我的1195G7核显只有1780分,提高一倍游戏性能已经很可观了。
(4)笔记本内屏,3350分左右。

A2000性能相信很多人都理解,就不复述了,内屏5400分,外屏应该接近6000分,懒得测试了,这个成绩跟很大几百W功耗的怪兽卡比不了,但已可以很好满足我个人需求了。

最后希望各大厂家能重视移动计算市场,让更多美丽的设备能便携化,
至此收尾,感谢观看。
作者: 自然卷的秘密    时间: 2022-6-17 19:13
===One more thing===
对我而言,制作是一种乐趣,只为了满足自己的需求,不停追求更小 更强 更便携。
合手坞只是下一步工作的序幕,接下来计划把地表最强半高双槽显卡RTX A2000改造成半高单槽刀卡,以适配合手坞。届时,合手坞将以同样的便携性,具备主流中档显卡的性能。
同样也是参考大神REVOCCASES的设计,借几张他的成品图,供大家欣赏。

(, 下载次数: 9)


(, 下载次数: 4)

(, 下载次数: 6)

(, 下载次数: 7)

(, 下载次数: 5)

(, 下载次数: 4)

单槽刀卡A2000,神一样的存在。
(, 下载次数: 4)
作者: daizhe10    时间: 2022-6-17 19:14
好帖 收藏了 可惜贴吧没落没人了
作者: RafaelMi    时间: 2022-6-17 19:14
同持winmax顶一个
(, 下载次数: 4)


作者: if27s3o9z    时间: 2022-6-17 19:14
动手能力是真的强只能深深羡慕丫。
作者: taly21    时间: 2022-6-17 19:15
没有任何动手能力只好买了最强版的幻X丫。
作者: qiaoshu112    时间: 2022-6-17 19:15
你可以设计一个固定卡扣,同时也是电源开关,只有插上卡后才能用卡扣锁定,并同时接通电源丫?
(, 下载次数: 3)
作者: Nathanlevy    时间: 2022-6-17 19:15
老哥nb
作者: sunitahuang    时间: 2022-6-17 19:16
100w供电的时候 除去显卡的功耗 雷电口反向供电恐怕不够吧?




欢迎光临 麦克雷 Mavom.cn (http://www.mavom.cn/) Powered by Discuz! X3.5