找回密码
 立即注册
  • QQ空间
  • 回复
  • 收藏

AI知识库现在的市场竞争怎么样 主要的客户是哪些行业

现在的AI知识库市场很有意思,一边是资本的疯狂追捧,一边是客户的谨慎观望。从投资角度看:今年上半年,AI知识库相关的投资超过了20亿人民币,平均每个项目的估值比去年同期高了3倍。
但从客户角度看:大部分企业还在试点阶段,真正大规模采购的很少。这种反差的原因很简单:投资人看的是未来3-5年的想象空间,客户买的是当下能解决的实际问题,两者的时间维度不一样。
巨头的"降维打击"这个赛道最大的变数是巨头入场。Microsoft的Copilot,已经集成到Office全家桶里,企业客户几乎没有额外成本就能用上AI知识库功能。Google的Workspace AI,也在快速跟进。国内的钉钉、飞书、企微,都在抢这个市场。对创业公司来说,这是个巨大的挑战。你花了2年时间开发的功能,巨头可能3个月就能做出来,而且还能免费或者低价提供。

AI知识库现在的市场竞争怎么样 主要的客户是哪些行业-1.jpg
我接触的几个创业团队,都在思考一个问题:如何在巨头的阴影下生存?比较清晰的策略有几个:垂直领域深耕选择巨头不会重点关注的细分市场,做深做透。
技术差异化,在某个技术点上做到极致,形成壁垒;服务差异化,提供巨头无法提供的定制化服务。生态位策略,成为巨头生态的一部分,而不是竞争对手。
客户的"采购逻辑"我陪着几个项目去见客户,发现企业客户的采购逻辑和我们想象的不太一样。大企业的采购逻辑:安全性 > 稳定性 > 功能性 > 价格。他们更关心数据会不会泄露,系统会不会宕机,功能够用就行,价格不是主要考虑因素。
中小企业的采购逻辑:价格 > 易用性 > 功能性 > 服务;他们预算有限,希望能快速上手,复杂的功能反而是负担。这就解释了为什么很多技术很牛的项目,商业化进展却不理想。
商业模式的"分化"现在市场上的AI知识库项目,商业模式主要有几种:SaaS订阅模式;按用户数或使用量收费,这是主流模式;私有化部署,一次性收费加年度维护费,主要面向大客户API调用,按接口调用次数收费,适合开发者客户。
解决方案销售;项目制收费,包括软件、硬件、服务。我观察到一个趋势:纯SaaS模式的项目越来越难做,因为客户对数据安全的要求越来越高。混合模式(SaaS+私有化)变成了主流。但这也带来了新的挑战:维护两套技术架构,运营成本大幅增加。
竞争格局的"三个层次"目前的竞争格局可以分为三个层次:基础设施层向量数据库、大模型API、云计算资源,这一层的竞争主要是技术和成本。平台工具层,RAG框架、知识库搭建工具、模型训练平台,这一层的竞争主要是易用性和生态。应用解决方案层,面向具体行业的AI知识库产品。这一层的竞争主要是行业理解和客户关系。从投资的角度,我更看好应用解决方案层的公司。因为这一层的壁垒更高,巨头也不容易直接降维打击。
估值的"泡沫与理性"现在AI知识库项目的估值确实有泡沫。我见过一个刚成立3个月的团队只有一个Demo,就要1亿估值。但也有一些项目的估值是合理的,甚至是被低估的。判断标准主要看几个指标收入增长率,月度收入增长超过20%的项目值得关注。客户留存率,年度客户留存率超过80%说明产品有价值。单客户价值平均单客户年度价值超过10万的项目更有想象空间,团队背景,有相关行业经验的团队成功概率更高。
未来3年的预测,基于我的观察,未来3年这个赛道会发生几个变化:会快速分化头部10%的公司会占据80%的市场份额,长尾的小公司会很难生存。技术门槛会降低开源工具越来越成熟,技术不再是主要壁垒。行业理解变得更重要懂业务比懂技术更有价值。务化趋势明显,纯产品销售会被产品+服务模式替代。
给创业者的建议;如果你想在这个赛道创业:选择一个你有资源优势的细分市场不要盲目跟风,找到你的差异化优势,重视商业化验证,技术Demo不等于商业产品;建立客户关系护城河,技术可以被抄袭,客户关系很难复制。
做好长期准备,这个市场的成熟需要时间,不要指望快速变现,关注现金流。确保公司能够在寒冬中生存下来,最后说个观点:AI知识库是个好赛道,但不是每个人都适合进来。需要对技术有深度理解,对行业有深刻洞察,对客户有服务精神。来源:https://www.honganinfo.com/middleware/knowledge-base/
回复

使用道具 举报

说点什么

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| 立即注册
HOT • 推荐