找回密码
 立即注册
  • QQ空间
  • 回复
  • 收藏

Model Y和ID.4,不同造车理念的碰撞

前两天简单开了一下大众的ID.4,作为传统车企纯电动平台的产品,让我产生了颇多感想。尤其是与特斯拉这类的新势力品牌相比,抛开产品本身,在造车理念层面二者是有很大差别的。今天就借着Model Y和ID.4,来聊聊我对于特斯拉与传统车企的想法。
先说特斯拉,对于这类新势力企业我比较厌恶的是,他们很擅长将一些不成熟或低成本解决方案包装的很漂亮,可实际体验下来却不那么美好。就拿驾驶辅助来说,特斯拉有一个FSD功能,可以当作高阶的驾驶辅助功能,可以实现自动变道,以及根据导航在高速公路上实现上下匝道。而实际体验是,上下匝道的成功率并不高,要么是错过匝道,要么是错误识别车道,总归很难让人放心使用。 但特斯拉会想一个很好的理由让人购买FSD,那就是OTA。虽然目前实现不了或者表现不佳,可是先给人描绘一个极其漂亮的未来,说白了就是画大饼。这是一个很讨巧的营销手段,首先这会增加人们的好奇心以及对美好未来的憧憬,其次用OTA的话术将目前尚未成熟的技术搪塞过去,至于以后是否能实现,那又是例外一回事了。
这种做法让我想到了学生时代与老师的“斗智斗勇”,头天因为贪玩导致第二天作业交不出来,于是最常用的一个理由便是:作业忘带了。倘若是初犯,老师一般都会宽容到第二天一起交上来,如此便会多出一天时间把作业补上,回头找同学的作业抄一抄就好。现在特斯拉们这些新势力企业就像交不出作业的学生,但嘴上却信誓旦旦的说:已经做完了,只是忘记带了。 当然,我不是对OTA这种功能有意见,只是不喜欢把它当成技术不成熟的解决办法。同样是驾驶辅助功能,传统车企并不是没有,或者说是落后的。大概7、8年前,奔驰W222这代S级刚刚上市时,就配有驾驶辅助功能,并且带有车道居中保持功能,按现在的标准算是L2级别的。只不过,奔驰从来没有宣称这是无人驾驶,也没有用OTA来描绘未来。
传统车企在新技术方面相对是保守的,很少将极其不成熟的技术推向市场。而以特斯拉为代表的新势力们就不同了,为了吸引眼球且不论技术的成熟,先要把话放出来。比如理想one最早期的车型,在不具备后方监测的基础上就推出了自动变道功能,不实用更加不安全,只是宣传配置时好听一些。 再有就是对于低成本解决方案的包装,这在新势力企业中也比较普遍。以特斯拉为例,最有代表性的就是动能回收逻辑,特斯拉的做法是将其集成在加速踏板上,也就是所谓“单踏板”操作模式。关于这个问题,之前我们也详细讨论过,认为这种逻辑不是一个最好的方案。更好的方案应该是,将动能回收集成在刹车踏板上。
而特斯拉的做法最大的好处是调校逻辑简单,成本会低一些,而如果将动能回收集成在刹车踏板上,那么电制动与机械制动之间的切换就需要精心的调校。低成本解决方案还有一个细节——车顶遮阳帘,特斯拉的产品车顶都是一个很大的玻璃,并且没有给配备遮阳帘。虽然视觉上会很吸引人,但是夏天是真的热,或许特斯拉的工程师考虑到了这个问题,但是多加一副遮阳帘还是要花费成本的,于是这个问题就交给了营销部门去想办法。 当然,我不喜欢的,只是特斯拉们这种宣传方式,至于产品本身那就是另一回事了。特斯拉Model3、Model Y身上都有讨人喜欢的产品点,比如极其出色的底盘调校,关于产品的话题今天就不展开了,之前也做过Model 3和Model Y评测。 而ID.4,这样一台出自于传统车企的产品,就不像特斯拉们那样激进,这也是我所喜欢的地方。驾驶辅助中规中矩,没有妄言无人驾驶之类的。驾驶性调校的很出色,动力响应快。制动上,动能回收与机械制动切换的也比较线性。车内的大天窗也下也有了遮阳帘。
回复

使用道具 举报

大神点评(2)

CharLIEr 2024-6-21 18:04:59 显示全部楼层
多少钱一帖啊
回复 支持 反对

使用道具 举报

艾的民 2024-6-21 18:05:24 显示全部楼层
销量id4连modely的零头都卖不到..
回复 支持 反对

使用道具 举报

说点什么

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| 立即注册
HOT • 推荐