找回密码
 立即注册
  • QQ空间
  • 回复
  • 收藏

电脑系统 硬核刮削术!铸铁检验平台精度天花板,误差拿捏微米级

铸铁检验平台的刮削工艺是通过手工或机械方式,用刮刀在平台工作面上刮除微小金属层,终获得高精度平面度、良好接触精度和表面粗糙度的核心加工工序,也是决定平台精度等级(0 级 / 1 级 / 2 级 / 3 级)的关键步骤。其工艺逻辑围绕 “基准校准→反复刮削→接触验证” 循环,具体流程如下:
一、刮削前准备(基础保障阶段)
工件预处理
平台毛坯经铸造、时效处理(自然时效 2-6 个月或人工时效,如振动时效、热时效),消除内应力(避免后续使用变形),再经粗加工(铣削 / 刨削)和半精加工(精铣),使工作面余量控制在 0.03-0.1mm(刮削仅去除微小金属层,余量过大效率低,过小无法修正误差)。
清洁工作面:去除油污、铁屑、氧化皮,确保接触验证准确。
工具准备
刮刀:手工刮削常用 “三角刮刀”(刃口锋利,便于控制刮削量),机械刮削用专用刮削机床;刮刀需经刃磨(刃口角度 30-45°),保证刮削时能顺利切削金属,且不产生崩刃。
基准工具:用精度高于待加工平台 1-2 级的 “标准平板”(如加工 0 级平台用 00 级标准平板),或水平仪、自准直仪(辅助校准平面度)。
涂色材料:红丹粉(氧化铁)+ 机油调和的 “显示剂”(颜色鲜艳,便于观察接触点),或蓝油(精度要求更高时使用,接触点更清晰)。
二、核心刮削流程(循环修正阶段)
刮削的核心是 “通过显示剂找出工作面高低点,只刮削高点,保留低点,逐步提高接触均匀性和平面度”,通常需 3-4 轮循环,每轮侧重和点不同:
1. 一轮:粗刮(去除误差,建立初步平面)
目的:快速去除半精加工后的宏观误差(如凹凸不平、波纹),使工作面大致平整。
操作:
在标准平板上均匀涂抹显示剂,将待加工平台工作面与标准平板贴合,轻压后分离(“对研”),此时平台工作面上的高点会粘附上显示剂(低点无显示)。
用刮刀刮削粘有显示剂的 “高点”:手工刮削时采用 “推刮法”(刮刀与工作面呈 45° 角,向前推送切削),刮削深度 0.01-0.02mm / 刀,刮削轨迹呈 “交叉网状”(避免单向刮削产生纹理误差);机械刮削则通过机床设定参数自动刮削高点。
反复对研、刮削,直到工作面接触点数量达到 8-12 点 / 25mm²(3 级平台粗刮后可满足基础要求),宏观误差基本消除。
2. 二轮:细刮(提高接触精度,细化平面)
目的:进一步修正平面度,增加接触点数量,使接触更均匀。
操作:
显示剂涂抹更薄(减少显示剂厚度,避免掩盖微小高低差),对研时压力更轻(确保只有微小高点接触显色)。
刮削时减小刮削量(0.005-0.01mm / 刀),刮削轨迹仍为交叉网状,但网纹更细密(间距约 5-8mm);对孤立的少数高点重和点刮削,对密集高点则 “分散刮削”(避免局部刮削过深)。
反复循环,直到接触点数量达到 12-20 点 / 25mm²(满足 2 级平台要求),工作面手感平整,无明显凹凸感。
3. 三轮:精刮(终校准,达到精度等级)
目的:消除微小误差,使接触点均匀分布,满足 0 级 / 1 级高精度要求。
操作:
显示剂薄(仅能覆盖标准平板工作面),对研时轻触即分(避免显示剂转移过多)。
刮削量小(0.002-0.005mm / 刀),刮削轨迹为 “细网状” 或 “斜向纹”(间距 3-5mm);此时重和点刮削 “密集显色点”,保留 “分散显色点”,使接触点逐步趋于均匀。
用水平仪或自准直仪辅助检测平面度:每刮削 2-3 次,检测一次平面度误差,根据检测结果针对性刮削(如某区域平面度超差,重和点刮削该区域高点)。
终达到标准接触点要求:0 级 / 1 级平台≥25 点 / 25mm²,2 级平台≥20 点 / 25mm²,且接触点在工作面上均匀分布(无明显密集区或空白区)。
4. 四轮:刮花(可选,美化与储油)
目的:非精度要求,主要为了美观,同时在刮花的纹理中储存润滑油,减少工件与平台的摩擦(保护工作面)。
操作:用刮刀在已精刮的工作面上,刮出规则的花纹(如斜纹、鱼鳞纹、格子纹),花纹深度 0.01-0.02mm,不影响平面度和接触精度。
三、刮削后的检验与收尾
精度检验
接触点检验:用涂色对研法,观察 25mm×25mm 范围内的接触点数,需符合对应精度等级要求(如 0 级≥25 点),且分布均匀。
平面度检验:用水平仪、自准直仪或激光干涉仪检测,0 级平台平面度误差≤5μm/m,1 级≤10μm/m,2 级≤20μm/m,3 级≤40μm/m(符合 GB/T 22095-2008 标准)。
表面粗糙度检验:工作面 Ra 值需达到 1.6-3.2μm(手工刮削表面更细腻,机械刮削可通过参数调整实现)。
收尾处理
清洁工作面:去除刮削铁屑和残留显示剂,避免划伤表面。
防锈处理:在工作面涂抹薄层防锈油(如机械油),或用防锈纸覆盖,防止氧化生锈。
四、关键工艺要点(影响刮削质量的核心)
时效处理必和须充分:若平台内应力未消除,刮削后会逐渐变形,导致精度失效。
显示剂使用规范:涂抹均匀、厚度适中,否则会误判高低点,影响刮削精度。
刮削量控制:每轮刮削量逐步减小,避免一次性刮削过深,导致工作面凹凸不平。
基准工具精度:标准平板的精度需高于待加工平台,否则无法准确校准误差。
环境要求:刮削需在恒温(20±2℃)、无振动、清洁的环境中进行(温度变化会导致金属热胀冷缩,振动会影响刮削稳定性)。
总结
铸铁检验平台的刮削工艺是 “预处理→粗刮→细刮→精刮→检验” 的循环过程,核心依赖 “显示剂找高点、逐次刮削修正” 的逻辑,手工刮削依赖工人的经验(手感、观察力),机械刮削则通过设备精度保障一致性。终通过控制接触点数、平面度和表面粗糙度,使平台满足不同场景的精度需求(如 0 级用于计量室高精度检测,3 级用于车间普通检验)。
u=448577290,2121034270&fm=199&app=68&f=JPEG.jpg u=702844597,2725062907&fm=199&app=68&f=JPEG.jpg 微信图片_20250901093609_116_3.jpg 微信图片_20250918093901_351_3.jpg 铸铁平台 (1).jpg

回复

使用道具 举报

说点什么

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| 立即注册
HOT • 推荐